设为首页 | 整理收藏 |
当前位置:
首页 - 源流考究 - 正文

略谈石壁下市客家张姓文化

来源: | 作者:张氏网 | 发布时间:2014-05-26 | 栏目:源流考究 |
内容导读:   略谈石壁下市客家张姓文化 张恩庭   姓氏文化,源远流长,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宁化石壁下市张姓文化是一个缩印,亦作一略谈。 张公茂甫系张姓得姓始祖挥公第141世(一说127世)、石壁张姓客家始祖
 

略谈石壁下市客家张姓文化

张恩庭

 

姓氏文化,源远流长,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宁化石壁下市张姓文化是一个缩印,亦作一略谈。

张公茂甫系张姓得姓始祖挥公第141世(一说127世)、石壁张姓客家始祖君政公第25世,曾祖父安卿、祖父九兴、父亲满十郎,字彦畴,号园逸,生6个儿子:茂甫、原甫、良甫、六甫、胜甫、坚甫,又说生11个子,增加英公、辛公、吴公、十三、垣公。茂甫排行第一。茂甫,号石门隐士,举冠带大宾。生于元仁宗延佑四年(1317年)丁巳十月初九日寅时,殁于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甲申,享年89岁,始葬于石碧杨边牛皮形,后迁石壁土楼山。君妻巫、巫、戴氏孺人,生四子:文受、文宝、文善、文震。文受,生六子:子麟、子龙、子虎、子鹗、子凤、子鹤,徙广东梅州和福建沙县;文宝,字西霞,举冠带大宾,生六子:子禧、子初、子忠、子昌、子兴、子盛,均留宁化石碧下市;文善,生六子:子清、子金、子旺、子富、子仁、子延,移居永定、梅县、上杭、武平。文震,任山西太原知府,其子孙世居基地。茂甫公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,繁衍后裔已达6万余人,分布在本省宁化、长汀、清流、明溪、沙县、上杭、永定、武平等县;广东省梅县、大埔等县;江西省石城、瑞金、宁都、兴国等县;四川省犍为县,还有***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国和地区。石壁地区具体分布情况是这样的;石碧村的下市;桃金村的金窝里;陈塘村的直迳里、里坊、陈坊;三坑村的三坑、陈屋、粟畲坑、荷树垅;拱桥村的水茜江、段尾里、里谷坪;江家村的江家岭、瑶背江、洋峰、石南坑、蓉毛山下;小吴村的上坊、小吴、泗溪里;立新村的老岗上、新岗上;溪背村的下溪背;官坑村的屋桥内;陈家村的陈田等,约有8000多人。

张姓同诸姓一样,多有家传昭穆。所谓昭穆是代表每一代子孙辈字排行,各家族昭穆因自己的派系不同而异。张姓昭穆可以辩明其血缘归属。如张姓应良派(***张芳杰家谱)的昭穆为:“清河衍派祖传绵长,青钱志庆金鉴留芳,风徽永式宁化名扬”。张姓清河堂《台中张金鉴家谱》昭穆为:“清河衍泽,谟弼有唐,青钱志庆,金鉴留芳;风徽永式,世德绵长,曲江源远,宁化名扬;文章蔚起,诗中垂香,礻乃           云奕祀,克绍炽昌。”我茂甫裔孙昭穆是:“茂文子世志,伯得大元一,正忠良明朝,安邦国恩(长);清河标望族,垂训振纲常,学业传金鉴,功勋重玉堂;箕裘徵善述,科甲著联芳,总谱源流衍,千秋庆炽昌。”从***两则情况看,昭穆就把源流说得过于清楚了。

祠堂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或先贤的处所,称之为家庙,宗祠。据《词源》的解释:家庙  系古代有官爵者及建立家庙,祭祀祖宗。“礼王制”定:“天子七庙、诸侯五庙、大夫三庙、士一庙”。宗祠是泛指一个家族建立的家庙。从上述释义可以区分,士、大夫以上可称祭祀场所为“家庙”,其外称“宗祠”。石碧下市“追远堂”,何谓称为“家庙”?因茂甫尊祖惟立公为一始祖,而惟立是唐大顺二年(890年)中进士。故可称为“张氏家庙”。石壁下市“追远堂”祠,自1645年至1992年的347年间,已历经4次重建,3次修葺。具体分述如后:

首建,清顺治二年(1645年)左右,倡导和经办人员一策。第二年被流寇烧毁,一片废圩。

二建,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倡导和经办人:正立、正邦、正蛟等11人。清咸丰八年(1858年)遭太平天国战乱烧毁。

三建,清咸丰九年(1859年),倡导和经办人是朝据公,因年久失修,破烂不堪而重建。

一修,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,倡导和经办人是国璜公。也因年久失修,部分建筑损坏而维修。

二修,1964年,倡导和经办人是恩兴、清瑶。因农业集体化后作为会场和存放生产设施毁坏而进行维修。

三修,1988年,倡导和经办人是国珂。因1966年“社教”,后因“文化大革命”拆毁了神龛牌位匾额对联等而维修,恢复原貌。

四建,1992年,倡导人和经办人是恩庭、恩兴等等人。因1992年古历十月二十日晚上,电源断路失火烧毁而进行重建,恢复原貌。

中国家谱源远流长。家谱是记载家族人物世系和记载家族事迹的史书,是记载家族血缘承系统的历史典籍,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,是祖宗先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。而且表明了“国家有正史,地方有方志,家族有家谱”并列为中国史学三大支柱。所以,1984年,国家档案局、教育部、文化部曾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《中国家谱综合目录》的通知中指出“家谱是我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,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、社会学、民族学、民俗学、经济学、人物传记、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,它不仅对历史有着重要价值,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有很大作用。”石碧下市“追远堂”张公茂甫的《张氏族谱》从1378年至1995年的617年间,编修族谱14修。历届编修情况分述如后:

首修,明洪武十年(1378年)。主编或作序者:茂甫。

重修,明景泰三年(1452年),间隔时间为74年。主编或作序者子禧等8人。

三修,明崇祯四年(1631年),间隔时间为179年。主编或作序者元恭等8人。

四修,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3年),间隔时间为72年。主编或作序者元尊等5人。

五修,清乾隆七年(1742年),间隔时间为39年。主编或作序者正望等3人。

六修,清嘉庆三年(1798年),间隔时间为56年。主编或作序者忠君等2人。

七修,清道光五年(1825年),间隔时间为27年。主编或作序者朝宸等4人。

八修,清道光三十年(1850年),间隔时间为25年。主编或作序者安湘等4人。

九修,清同治九年(1870年),间隔时间为20年。主编或作序者俊玉等3人。

十修,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间隔时间为22年。主编或作序者龙骧等4人。

十一修,民国三十年(1914年),间隔时间为22年。主编或作序者文澜等4人。

十二修,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,间隔时间为23年。主编或作序者九皋等3人。

十三修,中华人民共和国1989年,间隔时间为52年。主编或作序者恩黎等5人。

十四修,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,间隔时间为6年,因祠堂重建后必须修谱。主编和作序者恩庭等16人。

十四修族谱第六章张姓名人事略中称,为弘扬先贤的文化思想,给家族后裔以历史知识和自豪感。该篇从八个方面粗略介绍张姓的祖德宗功。从文学、学术、科技、艺术、韬略、政治、军功、三教和行业等八个小标题为中心,即:一、诗词文章思想光辉;二、学术著作精深博大;三、科学技术造福人间;四、美术书法艺坛奇葩;五、运筹决策纵横天下;六、为官从政尽忠辅弼;七、军功显赫武威奋扬;八、三教九流皆领风骚。石碧“追远堂”茂甫公名下,1995年初略统计,以石碧地区为主,其他地方资料难取,从文化程度看,大学108人、大专38人。2007年有大学132人、大专62人,从行政职务看:厅级1人、处级1人、科级25人。2007年有厅级1人、处级4人、科级85人。从技术职称看:博士1人、教授1人、副教授4人、高级7人、中级18人、初级16人。2007年有博士3人、教授2人、副教授6人、高级13人、中级65人、初级110人。

石碧村现有568户,2317人,其中张姓557户,2280人,他们都是宣诚公和茂甫公的后裔,即分上祠与下祠。有关资料显示,张姓迁入石碧,早有唐朝,为张虎公,五代天福(936年)间,举家自始苏迁居宁化石碧。而大部分则是宋代迁入石碧的。由于繁衍甚速,又因有同姓不婚之忌,故到明代已产生婚姻危机,明时已渐有同姓通婚之例。有识之士鉴如此,于清乾隆七年(1742年)各祠首次联修族谱时,提出了张姓分上下祠,允许上祠与下祠双方通婚,由此同姓通婚之议事得以认可。于是以上祠石碧堑排下宣诚公祠与下祠石碧井下窠茂甫公祠为界定,其他一些村落的小宗族各依附于他们,同祠者不可通婚,而上祠与下祠子女则允许通婚,从而解决了在石碧张姓子女通婚的危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本文作者系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、宁化张氏联谊会名誉会长)

0% (0)
0% (0)

相关阅读:

    没有相关信息

网友评论: